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

走出兄弟姐妹的陰影:Siblings Without Rivalry

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是很奧妙的。有時是最好的朋友,有時是最憎惡的敵人;有時候像陌生人,有時候又變成全世界最懂你的知己。

在成長過程中,跟身邊很多人一樣,我和我妹之間的關係總是處在一種「雖不滿意但還可以接受」的不穩定平衡,從來沒有想過要改進什麼。但一旦為人父母,特別是自從懷了第二胎之後,如何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糾紛和矛盾情感,就開始成為頭號課題。以前和妹妹之間決定「忘掉就好」的不愉快,忽然又歷歷在目。該怎麼做才能讓兩個孩子相處愉快,避開傷人的手足糾紛?在 Welcome New Baby 和 Sharing With New Baby 之類的繪本褪色之後,接下來的童年該怎麼繼續?

Siblings Without Rivalry 這本書是無意中在圖書館書架上看見的。開始看了之後非常喜歡。無論是對於有兩個以上小孩的父母,或是童年有過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經驗的成人,都很值得一讀。以下是重點摘要:
  1. 當孩子抱怨兄弟姐妹的時候,不要試圖講理,要認同孩子的情緒。比如說,當孩子抱怨:「媽媽都陪妹妹玩,都沒有陪我玩」的時候,洋洋灑灑地細數陪哪個孩子玩多久是沒有用的,有效的方法是回應孩子的情緒:「你覺得媽媽一直在陪妹妹玩,你也想要媽媽陪你玩對不對?」孩子覺得有人了解自己的心情,心裡就會好過一點。
  2. 不要比較。這大概是每個父母都理論上知道,但實際上做不到的。「你看哥哥很快就把飯吃完了」就是比較,「妹妹已經穿好外套鞋子了,你怎麼還在拖拖拉拉」就是比較。對孩子說話的時候,就當作只有這一個孩子,不要管其他孩子在做什麼。「比較」也許讓父母帶起孩子來事半功倍,但對孩子來說,不管是被當作榜樣的,或是被批評的,都是一種傷害。 
  3. 「一樣多」也是比較的一種。不要說「姊姊有的,你也會有」,問孩子要什麼,或是告訴他能給他什麼就夠了,不要牽扯上其他兄弟姐妹有什麼、有多少。
  4. 不要為孩子貼標籤。像是「我們家哥哥比較活潑,弟弟比較聰明」,或是「姊姊天生就有音樂細胞,妹妹運動比較在行」這類的標籤,對孩子的人生影響很大。不要為孩子貼這種標籤,即使學音樂的進度 (比姊姊) 緩慢,妹妹也有學音樂的權利——妹妹有妹妹自己的人生,音樂在她的人生可能會扮演重要的角色,這和姊姊有沒有音樂天份並不相干。
Siblings Without Rivalry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主持 workshop 的所見所聞,書中的角色貫穿所有篇章,讓讀者產生一種自己也每週出席了這個 workshop 的參與感。以非文學作品來說還蠻特別的,也很有效。

Siblings Without Rivalry: How to Help Your Children Live Together So You Can Live Too
Adele Faber, Elaine Mazlish
W. W. Norton & Company, 2012

Amazon Preview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