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

提早退休隱居之不可能性: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


週日一口氣看完了村上春樹的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,很想寫些什麼。

不過在寫讀書心得之前,先交代一下之前的隔離日記。忽然中斷並不是因為「居家避疫 (Shelter in Place)」結束了,很遺憾,三個禮拜後的現在還是在「居家避疫」中。

第一波的政府公告原本是「居家避疫」到 4/9,但在四月初得知,不僅「居家避疫」會延長到五月,學校更直接關閉到暑假,這打擊實在太大了。四月中大女兒學校放春假的禮拜,我和老公也一起請了兩三天假,在家裡喘口氣,過幾天不用咬牙趕進度的生活。在這同時,我們出價的房子也完成成交手續,所以也一直在忙房子的事情... 房子?什麼房子?這說來話長,就這樣吧。言歸正傳。

現在要寫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的心得,感覺很微妙。這是村上在 1985 年發表的小說,書中的主人翁聽音樂用的還是「卡帶」的年代。現在就連拿出 CD 來都會被同事說「這啥玩意」了。就算是中文譯本,在台灣也是 1994 年就出了。看過這麼多村上的書,這卻是第一次看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,怎麼說呢,有點像從孫燕姿的《天黑黑》初次聽《天黑黑》這首歌一樣,初次見面就飽經滄桑的感覺。XD

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裡的主人翁是個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——計算士,他的腦部受過特別開發,擁有驚人的計算能力。他離婚獨居,平日替組織和客戶做資料計算,以換取高額報酬。他的心願是存一大筆錢,提早退休,在不知道什麼地方買個別墅,自學希臘文和大提琴,過著寧靜的生活。

對於這樣的側寫,我可以想像,活在不同型態、不同階段人生的讀者,對這個故事主人翁一定會有很不同的理解。

在我的想像裡,剛出社會前後的新鮮人,對這個主人翁,可能會抱著一點好奇 (神秘組織、人腦 AI 化的神秘計算能力),一點同情 (好孤單好宅),或是一點嚮往 (優渥的薪水、提早退休、學點外文學點音樂當個永遠的文青)。

對於像我這種邁入中年危機的矽谷工程師呢?這樣的側寫簡直令人慚愧地貼合。

故事中,主角對於同一批受訓的計算士的現況,完全一無所知。組織很大,分工很細,這個分支的末端,不知道其他分支的事情,是完全可以理解的... 怎麼說呢,這大概算是阿宅工程師版的《擊壤歌》後記吧?

擊壤歌》後記跟「世界末日」的故事有什麼關係?有。當主角知道他一直以來的心願 (希臘文和大提琴) 已經沒有希望實現的時候,對他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。但倘若他早點知道其他計算士的現況,根本就不會一直抱著那些天真的想法。

事實上,這也是讓我覺得困擾的地方。人總要抱著理想 (或是幻想) 才有工作的動力,但如果睜大眼睛看 (或是讀一下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),就知道自己懷抱的理想:不管是提早退休啦、累積財富啦、出人頭地啦、培養品味啦、永遠的文青、隱居田園啦,都是多麼地虛無。但接下來怎麼辦呢?好的,沒用的理想就刪掉吧,但接下來呢?明天早上起來——Shelter in place,沒有要「去」哪裡,在家連線——工作,又是所為何來?

主角在庸庸碌碌的生活裡,丟失了最重要的東西:他的「心」,來換取他想要的平靜。最後卻得在平靜的世界終點,付出絕大的代價保住自己和別人的心。這算是諷刺吧。

這的確是一個很 cliche 的主題。但在這種時候看到這樣的書,不失為一種提醒。畢竟,就算這個教訓隨時都可以從腦中跳出來,我們還是不知不覺、別無選擇地重複了每一個故事中主人翁的腳步。

村上這本書在結構和情節上安排得很完美,但同時也能在繁複的設局和天馬行空的場景當中,聞到青春的氣息,以及瞥見《挪威的森林》蒼涼的影子。


村上後來一點的作品,在構思和結構上可能沒有這麼方正,但視野就比這部渾厚很多。時間還是公平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