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來了紐約,怎能不到遠近馳名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來朝聖一下呢?但是大都會博物館這麼大,該從哪裡逛起呢?跟著地圖走就對啦!
矽谷轉個彎
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
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
2025 夏季紐約行之 1:落腳下城
最近剛到紐約出差。今年公司辦公室終於遷徙到富麗堂皇的下城金融區,路口就是紐約市政廳。回想當年,我第一年進公司時,辦公室路口是有流浪漢出沒的 7-11,光天化日之下也有黑人在路上打架... 只能說往事不堪回首,還好這幾年公司業務蒸蒸日上。(對,我有功勞,真的。)
每次來到紐約這個大蘋果,都會有一些新發現。這次的大發現就是,下城對觀光客來說是一個很理想的落腳地點,原因有三:
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
大菠蘿山 (Mt Diablo) 直達山頂之生態地質一日遊
上週起,加州解除封鎖,各行各業也緩緩地開始解除防疫措施。雖說是解除,但完全回到疫情前的單位也不多,有的營業時間仍然減縮,有的還是規定進出要戴口罩。這次的目的地——大菠蘿山 (Mt Diablo) ——也是其中之一。山頂的遊客中心雖說是重新開放,但只在週間開門,觀景台的電動樓梯也不運作。
總之,週末遊客中心不開放,我們就選在週一,帶放暑假的孩子上山一遊。
|
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
工程師媽的隔離日記 Day 450:結束倒吃甘蔗的一學年
孩子們今天學校結業。
中午去接孩子,到了學校的時候,看到教室每扇窗都用紙貼了起來,配合最近的「行星和太空」單元,裡面在正關燈舉行螢光派對。教室外,家長三三兩兩地站著等孩子放學,還是戴著口罩,大致上維持著六呎的社交距離,只在互相交談的時候走近些。
這一學年從線上教學開始,連 Kindergaten 五歲的孩子,都很快學會操作筆電、鍵盤打字、熟悉 Zoom 的靜音和虛擬背景等各種功能。慢慢地,學生開始一週輪流到校兩天,直到近一兩個月來,才全面回復到一週上學五天,孩子們都習慣了在教室戴口罩,每天期待著上學跟老師同學見面。
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,一轉眼就來到了暑假。
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
提早退休隱居之不可能性: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
不過在寫讀書心得之前,先交代一下之前的隔離日記。忽然中斷並不是因為「居家避疫 (Shelter in Place)」結束了,很遺憾,三個禮拜後的現在還是在「居家避疫」中。
第一波的政府公告原本是「居家避疫」到 4/9,但在四月初得知,不僅「居家避疫」會延長到五月,學校更直接關閉到暑假,這打擊實在太大了。四月中大女兒學校放春假的禮拜,我和老公也一起請了兩三天假,在家裡喘口氣,過幾天不用咬牙趕進度的生活。在這同時,我們出價的房子也完成成交手續,所以也一直在忙房子的事情... 房子?什麼房子?這說來話長,就這樣吧。言歸正傳。
現在要寫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的心得,感覺很微妙。這是村上在 1985 年發表的小說,書中的主人翁聽音樂用的還是「卡帶」的年代。現在就連拿出 CD 來都會被同事說「這啥玩意」了。就算是中文譯本,在台灣也是 1994 年就出了。看過這麼多村上的書,這卻是第一次看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,怎麼說呢,有點像從孫燕姿的《天黑黑》初次聽《天黑黑》這首歌一樣,初次見面就飽經滄桑的感覺。XD
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
工程師媽的隔離日記 Day 19:口罩、裁員、Zoom、Magna-Tiles Car
由於紐約州長不斷向外界求援說呼吸器不夠,引起大眾對各地醫療資源的關切。本郡 (Santa Clara) 又推出了新的疫情儀表板,讓大家瞭解一下每天醫療資源消耗的情況。
表中橘色是目前閒置的資源,這圖看起來應該是說資源還夠的意思吧?
表中橘色是目前閒置的資源,這圖看起來應該是說資源還夠的意思吧?
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
工程師媽的隔離日記 Day 18:毛巾熊、近視、DoorDash
這週天氣晴朗,每天可以到外面跑跑跳跳。這兩天有一些很久不見的朋友傳訊來問候,非常窩心。因為很忙,平時也不太有閒暇和每個人保持聯絡,很多就這樣放掉了。再聯絡上才發現已經是這麼久以前的事了。歲月不饒人。看著小孩瞬間長這麼大,也不意外自己已經變老就是了。:P
今天九果中文課之前有勞作課,每週一次,機會難得,一定要提早幫小朋友連上 Zoom。成品雖然很不完美,XD 但是還是莫名地可愛,所以還是要分享一下。
看得出來是什麼嗎?XD
沒錯!就是:毛巾熊!只是沒貼上眼睛鼻子,別看他們這樣歪七扭八,抱起來不會散掉,很像那麼一回事喔。XD
今天九果中文課之前有勞作課,每週一次,機會難得,一定要提早幫小朋友連上 Zoom。成品雖然很不完美,XD 但是還是莫名地可愛,所以還是要分享一下。
看得出來是什麼嗎?XD
沒錯!就是:毛巾熊!只是沒貼上眼睛鼻子,別看他們這樣歪七扭八,抱起來不會散掉,很像那麼一回事喔。XD
訂閱:
文章 (Atom)